查看原文
其他

交通大学家族之“顾氏三代人杰”

一代傲娇 春源视界 2022-12-18


瞭望远方,透视生活!


我有幸结识了顾宜凡先生。他是西安交通大学校友传媒联合会会长,我是副会长之一。本来每年都有线下的年会安排。只可惜由于工作忙碌加之近年疫情等原因,“聚少离多”。

顾宜凡(《环球人物》记者 傅聪 摄)

顾宜凡教授是顾毓琇先生的孙子,顾慰庆先生的儿子。

我们先介绍一下顾慰庆先生。

顾慰庆先生是著名教育家顾毓琇先生的次子,1932年9月出生,2019年12月去世,终年88岁。他1960年肄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工程学院夜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78年以冷却水塔液压滑模施工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是全国第八、九届政协委员。

1940 年顾毓琇全家在重庆合影

顾慰庆和大哥顾慰连、大妹顾慰文先后都就读于南洋模范中学。

这所中学的前身是南洋公学的附属小学,因而与交大具有血缘关系。

话说1949年5月,蒋介石派“要员”来上海永嘉路623号,“勒令”顾毓琇去台湾,否则将予“制裁”。无奈之下,顾毓琇夫妇匆匆乘船去台。动身那天,大妹顾慰文先回到家,得知父母要走先逃了出去,顾慰庆和大哥在陪同父母抵达台湾后,表示一定要马上回上海。顾毓琇告诉两个孩子,他到台湾是为了辞职,以后打算去美国教书,如果他们不愿意留在台湾,可以先送他俩去美国留学。但兄弟俩还是执意回沪,顾毓琇没有办法,亲自送他们登上了返程的飞机。 

无锡顾毓琇纪念馆

1950年,顾毓琇夫妇带着年幼的三个孩子从台湾经香港去了美国,顾慰庆和大哥、大妹,还有祖母王镜苏、三叔顾毓瑔、四叔顾毓珍、姑母顾毓桐留在上海,从此骨肉分离24年。直到1973年,应周恩来总理邀请,顾毓琇夫妇自大陆解放后第一次回到祖国,一家人才得以重聚。也是在那时,顾毓琇夫妇才由周恩来总理口中得知,三个大孩子早在学生时代就加入了中共地下组织,解开了困扰他们多年的,当年为何坚决不肯赴台留台或赴美的疑团。

周恩来、廖承志会见顾毓琇一家顾慰庆先生晚年还谈起,1946年闻一多先生被暗杀的消息传来,顾毓琇先生立即写下了《怀故友闻一多先生》,公开发表,称他是“中华民族的忠实斗士”。闻一多是顾毓琇的清华同学和好友,所以顾毓琇闻听噩耗情不自禁。顾慰庆幼年时常见到闻一多先生,当时虽然年少,但也对国民党由失望、不满转为仇恨,在南洋模范中学地下党组织的影响下,兄弟俩参加学生运动,读《大众哲学》《社会发展史》等进步书籍,尤其是斯诺的《西行漫记》,让顾慰庆更多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的情况。顾毓琇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基本“放养”。这一年,他给兄弟俩买了一台性能很好的收音机,起初只是听新闻、听音乐,后来大哥顾慰连不知从哪里知道了解放区延安电台的短波频率,兄弟俩开始轮流边听边记录,到后来还找来蜡纸、钢板、手推油印机,印起了传单。母亲有时来房间,发现兄弟俩的表现多少有些异常,但她相信自己儿子不会做坏事,一直给他们自由,从不干涉。 

顾慰庆后来甚至还自办油印小报《团结报》,自任总编,每期写“社论”,发行约200份,在南洋模范中学公开发售,售价相当于一根冰棍的钱,销路还不错。1948年暑假,顾慰连高中毕业考进了光华大学经济系,搬去了学校住。顾慰庆后来才知道,当时大哥已经参加了地下党。顾慰庆的姨母和表姐搬进了他和大哥住的那间房,他则搬到了二楼的一间“亭子间”。暑假后顾慰庆升入高三,在同学指引下,他连夜写报告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就在这间狭小却隐蔽的亭子间里,南模地下党支部书记王纯亨为顾慰庆主持了入党宣誓。到1949年4月底,也是在这间亭子间里,顾慰庆为他自己发展的新党员主持入党宣誓。顾毓琇夫妇并不知道,就在永嘉路623号,他们的眼皮底下,两个大儿子和他们的大女儿已经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夏天,顾慰庆高中毕业,被调往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工作。这个意外决定让他小有纠结,本来一心想报考大学学习工程专业的,没想到就此“脱产”从政。后来,大妹顾慰文也被选调到了华东局组织部。1953年,顾慰庆主动申请支援西北建设,从此一去31年,担任过西北电力建设局总工程师和副局长。直到1984年调回上海。 也就是在支援西北期间,顾慰庆先生参加了西安冶院的夜大学习,即使如此,由于工作等原因,也没有刻意取得毕业证书。

2002年9月15日,顾毓琇先生的次子顾慰庆在美国费城华人华侨为他父亲顾毓琇先生举行的追悼会上致答谢词。当天,一些旅居美国的华人华侨在费城为9月9日逝世的顾毓琇先生举行追悼会,悼念这位著名的教育家。(新华社记者 王岩 摄)

2014年6月14日,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交通大学历史建筑群、徐家汇教堂历史建筑群在当天被新增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一天被宣布为保护建筑的,还有一栋老房子,位于永嘉路623号的顾毓琇旧居。图为顾慰庆先生(左二)和上海市文物局领导、徐汇区领导一起为顾毓琇旧居揭牌。(《徐汇报》记者张文菁)

顾氏是教育世家、工程世家。

顾毓琇先生的二女儿顾慰蕙生于1939年,早夭。三、四、五子顾慰华、顾慰中、顾慰国和幼女顾慰民都随他们到美国生活。

顾慰庆的大哥顾慰连先生,曾担任沈阳农业大学校长。

顾慰庆大哥——沈阳农业大学前校长顾慰连教授

而大妹顾慰文,交通大学1956届电信系毕业,先后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任教。1979年,顾慰文通过留学考试,进入美国宾西文尼亚大学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008年旅美期间去世。

顾宜凡先生,1980年入学西安交通大学,1984年取得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的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一年后选择留学美国。

此后他又先后取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国纽约大学、伊利诺大学的六个学位。包括:电气与计算机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新闻文学硕士、传播学专业文学博士。

他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电视台——BON蓝海电视台董事长。当前他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

顾宜凡

顾毓琇先生一家七兄妹,四个是海归博士。老大顾毓琦,是德国汉堡大学医学博士,老三顾毓瑔,是美国康乃尔大学机械工程博士,老四顾毓珍,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士,老幺顾毓瑞,是台湾文化大学博士,所以号称一门五博士,最出名的,当然是老二顾毓琇。

1986年顾毓琇回西安参加西安交通大学90周年校庆并参加拜祭黄帝陵典礼!但是,由于顾毓琇1949年之后在美国,实际上长期并不为大陆民众所熟知。其声名在国内再度鹊起,是比较晚近的事情。
国际投资银行和公司战略家、美国公共广播公司节目主持人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在《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一书中写道:朱物华是江在国立交通大学时的教授,他是一个电子学专家,也来自扬州。即使朱教授已经是一位声名远扬的学者,他仍然争分夺秒地学习。一有空闲,他就会坐下来阅读或写作。朱物华这种好学不倦、求知若渴的精神,使他成为江泽民一生仿效的楷模。江所喜欢的另一位教授是顾毓琇,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学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电机工程学博士,还是中国最为卓越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之一。1997年10月,在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江泽民让人捎话说他想见见顾教授(当时顾已定居费城)。此时,顾毓琇已是95岁高龄,但他立即准备前往华盛顿或纽约去见他的得意门生,就像在两年前江头次来访时所做的那样。但这次,江坚持亲自前往费城,以示他对恩师的尊重。

江泽民面见老师顾毓琇

顾宜凡在《有他的诗在,温暖就在——《顾毓琇词曲集》出版后记》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概括,他说:近些年,随着祖父的著作开始在大陆出版以及领导人的推崇,人们才开始注意到这位“中国近代以来惟一能够左手娴熟于人文,右手精通于数理的旷世通才”。顾毓琇,曾以出色的才华,少年成名。又以持续不断的成就,辉煌了一生。

事实上,也无怪乎很多大人物充当顾毓琇声望的推手,这确实是由其历史地位所决定的。

顾毓琇和周总理

1983 年,邓小平在北京接见顾毓琇。

顾毓琇和钱学森

顾毓琇和朱镕基

我们首先简要介绍一下顾毓琇的生平。
顾毓琇,字一樵(1902-2002),江苏无锡人。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于一身,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师。他赴美留学,仅用时三年半时间,就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创造了麻省理工学院当时的记录。同时,他也是第一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他的两位导师,一个是珀西·布里奇曼(Percy Bridgman),因发明超高压装置和在高压物理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得第四十六届194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还参加过曼哈顿计划,和奥本海默、费米等诸位物理界巨头一起研发原子弹。另一位是阿尔弗雷德·怀特海德(Alfred Whitehead),著名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和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巨大进步,是永久性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同时也创立了20世纪最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过程哲学”的创始人。顾毓琇是民国第二届中央研究院数理院士,国际无线电工程学会会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终身荣誉会员。50岁,他因为对自动控制理论的研究,被IEEE授予了“兰姆”金质奖章(Lamme Medal)。这个奖的分量就相当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他后来还获得过的荣誉包括:IEEE金禧奖章(Millennium Jubilee Medal)、IEEE千禧奖章(Millennium Medal),“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金质奖章。他还是国际诗人大会加冕的桂冠诗人。他的理学成就包括顾氏变数、顾氏图解法、顾氏定则等。仅从教育方面来说,顾毓琇是中国电机、无线电和航空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担任过民国时期大部分中国最著名大学的教授、系主任或院长,包括浙江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的前身长沙临大、交通大学等,还曾任教育部政务次长、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的主要奠基者。1950年后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后来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海峡两岸五所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院校的名誉教授。他所长校的中央大学在解放后有上百人成为院士。他的国学启蒙老师是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他国学根底深厚,诗词造诣精湛,一生发表散文、小说43篇,作有约八千多首诗歌词曲,出版诗词歌曲集34部。他是钱伟长、吴健雄、曹禺、江泽民等人的老师。朱镕基、吴邦国、黄菊等分别毕业于顾毓琇创建的清华大学电机系和无线电系。他称呼朱镕基为“学生的学生”。钱学森曾在他创建的航空研究所实习并由顾毓琇亲自推荐给自己的美国好友,著名航天工程学家西奥多·冯·卡门。吴健雄是他中央大学的学生。朱棣文的外祖父李书田1923年与顾毓琇同船赴美留学。朱棣文和其父朱汝瑾均经顾毓琇推荐,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顾毓琇35岁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即副部长)时曾与同级别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成为朋友。先后任民革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王昆仑父亲与顾毓琇的母亲是亲兄妹。顾毓琇的祖母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的外祖父是亲兄妹。顾毓琇曾与蔡元培、胡适、梅贻琦等过从甚密,亦师亦友。顾毓琇是梅贻琦将他请到清华担任工学院院长的。梁启超是顾毓琇在清华的国学授课老师,顾毓琇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是同班同学。顾毓琇与梁实秋在清华学校上学时既是同班同学,还是室友,到了美国波士顿后仍然合租公寓一起住。闻一多是顾毓琇的同学也是挚友。顾毓琇与冰心同船赴美留学,后来介绍自己的同班同学吴文藻与冰心结为夫妻。顾毓琇与张大千的友谊始于顾毓琇促成张大千的敦煌之行。

闻一多给顾毓琇的信函

顾毓琇是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清华工学院院长,与同时期的另外三位院长冯友兰、叶企孙和陈岱孙也交往频繁,同为名垂青史的清华“四大院长”。他曾营救过被捕的冯友兰和叶企孙。顾毓琇还是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的老师,也是达嘉乐顿珠的老师。他亲自给“中华民国”原副总统、国民党原副主席李元簇发过文凭。顾毓琇还是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的挚友。马英九父亲马鹤凌,是顾毓琇任政治大学校长时的学生。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顾毓琇的清华同事。他还结识过爱因斯坦、泰戈尔、萧伯纳、罗素、罗斯福、丘吉尔。


顾毓琇六兄弟和母亲

1923年,他创作的四幕话剧《孤鸿》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他于1923年写就的中篇小说《芝兰与茉莉》,由茅盾编审、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他编剧并导演的话剧《琵琶记》,由闻一多、梁实秋、冰心等加盟演出,开创了中国现代话剧之先河;他于20年代末创作的《白娘娘》,60年后于1990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公演,颇得好评。他先后共创作了《荆轲》、《苏武》、《西施》、《岳飞》等13部大型话剧,其中8部曾在美国和中国公演。对于音乐,顾毓琇修养颇深。40年代,他曾担任国民政府礼乐馆馆长、国立交响乐团团长;他曾作词编曲,将姜白石的自度曲谱翻成五线谱在国际上公演;学术界以他的三、四、八频率为中国的黄钟标准音;他还是把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歌词翻译成中文的第一人。顾毓琇的兄弟中,有五个获得过博士称号:顾毓琦(医学家,同济大学医学院,德国汉堡大学博士)、顾毓琇(清华学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顾毓瑔(交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顾毓珍(化学家,清华学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顾毓瑞(外交家,中国公学,台湾文化大学博士,中国研究院授予名誉博士)。被称为“一门五博士”。顾毓琇的著述太多了,恕我不能一一列举。我只是再强调一下,顾毓琇为交通大学做出了巨大贡献。1934年,他捐建交大图书馆书库。在二十世纪40年代曾经担任交大兼职教授,讲授电机和运算微积分两门课程。1947年担任交大整理委员会委员。江泽民曾这样评价顾毓琇:“顾老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教书育人,师表天下。毕生孜孜好学,且心系祖国统一,献计献策,为众所敬仰。顾老师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2003年12月24日是顾毓琇先生的百岁华诞,当时南京大学委托旅美校友肖伯春教授向老校长敬献祝贺花蓝。蒋树声校长和校友总会方成会长代表学校师生和海内外校友向顾毓琇老校长发去贺信,衷心祝愿老校长健康长寿,幸福吉祥!贺信可视为对顾毓琇一生的高度概括之一种。
贺信全文如下:

樵翁前辈勋鉴:

先生百龄,四海同贺。先生家学渊源,少有不羁之才;弱冠负笈游学,得科学之真谛。格物致知,抱窥宇宙玄机之心;设帐授徒,有育天下英才之乐。究心国运之隆替,为民族振兴而建言。体天地之造化,骋万物之生机。发而为歌咏,沉著流丽,得其所哉。先贤有云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先生可谓得之。
  先生曾执教中大,国难时复长中大于山城之松林坡,学校今日之成就,亦系先生心力所聚;先生又与南大同龄,眷顾南大,其情深矣。吾等后学,当以先生为楷模;南大学子,皆仰先生之风范。
  遥祝先生松鹤之寿。

       后学 蒋树声 方 成 顿首
           辛巳冬日

晚年顾毓琇


我们借机重点介绍一下顾毓琇与江泽民当年的交集。

但这事得从国立中央大学内迁说起,顾毓琇1944年起,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但江这个期间却是在南京的“中央大学”。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大部分高校向后方迁移。1937年8月15日开始,日机开始轰炸南京,南京大学成为重点轰炸对象。9月23日,中央大学校方向全体师生正式发布了关于迁校事项的通知:“本大学现蒙教育部核准西迁重庆,借重庆大学于11月1日开学”。此后短短一个月时间左右,中大师生绝大数到达预定集合地点或重庆。”10月3日,《中央日报》发表社论《乱轰炸文化机关》,指出:“南京中央大学,先后被轰炸到四次之多。”中央大学在罗家伦校长带领下,于11月底在重庆复校上课。罗校长最后一批撤离南京,当时是12月初,他最后一次到四牌楼中央大学校本部与马道街中央大学农学院等处作巡视检查。他见全校人员与设备财产都已撤之一空,十分高兴。只有农 学院牧场供教学实验用的良种家禽家畜鸡、鸭、猪、牛、羊等,只撤走 了少部分,尚留下许多无法运走。罗家伦就宣布由牧场职工自行处理,或吃或卖或带回家中均可,只要不落入日寇手中就行。但是,中央大学农学院牧场的职工们在这国难当头之 际,人人都充满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爱校热情与报国之志,王酉亭、吴谦、曹占庭、袁为民等工友,赶着家禽家畜大军上路,在1938年11月到了重庆。罗家伦后来在《逝者如斯集》中描写见到这支“大军”的心情时说:“我真像异地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看到他们,不禁激起了我国难家仇的怒火,我的泪水也不禁夺眶而出了。”这就是国立中央大学内迁重庆“鸡犬不留”的故事。中央大学在陪都重庆,保持了亚洲一流的高校地位,据统计到1945年中大有7个学院,40多个系科,教员600多人,教授、副教授290人,学生4719人,远远超过西南联合大学的规模。国立中央大学内迁的成功,得益于罗家伦校长此前的预见、提前的搬家准备和大胆决策。罗校长1941年辞职,顾孟余接任,1943年蒋介石兼任,1944年顾毓琇接任至1945年,然后吴有训接任。

重庆沙坪坝国立中央大学旧址1940年3月,汪精卫为首在日本人扶持下,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就是臭名昭著的汪伪政府,日本人的傀儡政权。1940年4月,汪精卫政府“伪行政院”通过建立中央大学案,在南京紫竹林成立“复校筹备委员会”,以伪教育部长赵正平为主任,钱慰宗为秘书长,“恢复”中央大学,于中央政治学校旧址开学,不久迁至金陵大学校址(金陵大学1937年11月西迁四川),后人称之为“汪伪中央大学”。首任校长樊仲运(时任伪教育部次长,伪教育委员会主任),副校长钱慰宗。此后1943年伪教育部长李圣武兼任校长,不久后文学院院长陈柱代之,陈柱调任伪浙江大学校长后,陈昌祖充任,直至抗战结束。当时不少学生迫于无法到内地求学,考入了日伪统治下的大学求学,其中包括这所“中央大学”。1943年,江泽民成为南京“中央大学”机械电子系当年录取的8名学生之一。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汪伪政府、伪满政府也随之垮台。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于同年9月下旬下令解散南京的中央大学、上海的的交通大学等沦陷区的大学。同时,颁布《伪专科以上学校学生、毕业生甄审办法》,该办法规定:在收复区(即沦陷区)专科以上学校包括已经毕业及尚在校学习之学生,必须通过甄审,始承认其学籍。10月中旬,在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四地设立临时大学补习班(后来在东北也设立有东北临时大学补习班),令在校学生通过补习,进行甄别考试;已毕业学生须补交学科论文及蒋介石《中国之命运》阅读心得报告各一篇,经审查合格,由教育部颁发《审查合格证书》。

顾毓琇曾担任上海区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这一办法公布后,学生们认为是对沦陷区学生的歧视,为此进行了反甄审斗争。各地学校组织了游行集会和请愿等活动,提出“学校无伪”、“学术无伪”、“学生无伪”的口号,反对歧视,反对甄审。认为学校不同于政府,不能把当时沦陷区的学校称作“伪学校”,更不能把学生称作“伪学生”。由于学生们的强烈反对,当局作了某些改动,取消了甄别考试,改由学生自己按原来年级程序,选择相应的院系到临时大学就读,并将“临时大学补习班”名称去掉“补习班”三个字,改为临时大学。原汪伪政府设立南京中央大学改建为南京临时大学补习班。后改为南京临时大学。1946年6月撤销,学生分别转入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安徽大学等校。由临时大学分发到中央大学的南京中大各院系的学生,成为复员后中央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停办后该校校产的接收工作由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单位协商进行。商定土木工程系、艺术系(绘画、音乐组)、医学院等院系的图书设备归中央大学接收,其余归金陵大学。档案归属现南京大学。南京临时大学设在金陵大学内。南京中央大学的文、法商、教育、理工学院一、二年级,农学院及医学院学生按原在班级,分配到南京临时大学各院系学习。理工学院三、四年级学生,以南京师资不足为由,分配到上海临时大学,在交通大学校园内学习。医学院高年级与上海东南医学院高年级合并,在军政部第一临时医院上课。

南京临时大学补习班肄业证明书

因此江泽民当年未在南京临时大学而是在上海临时大学上课。


上海临时大学入学通知书抗战胜利后,顾毓琇先是被任命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议,出席1945年9月9日南京日本投降受降典礼。随后开始担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并兼任交通大学教授。这为顾、江的相遇搭建了机遇。从此开启了半个世纪的缘分。重教尊师新地天,艰辛攻读忆华年,微分运算功无比,耄耋恢恢乡国篇。——江泽民顾毓琇先生的美国费城寓所里,悬挂着这幅江泽民亲笔题赠于他的诗。一九九七年十月,江泽民访美期间,于百忙之中分身,登门拜访了顾毓琇先生。当时距离顾毓琇担任江泽民在国立交通大学就读时的老师,已经过去五十三年。这次拜会原计划20分钟,孰料浓得化不开的师生情谊使约定时间一延再续,达50分钟之久。师生共品香茗话家常,同看相册忆往事,其乐融融,斯景感人。江泽民深情地对顾老说:“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这次有机会来看望老师,心情很不平静。”上面这首诗是江泽民总恭请顾毓琇及其家人到中南海作客时江泽民题赠的,顾毓琇遂和诗答谢。诗曰:海外欣逢米寿年,兴邦建国仗群贤。遥闻亚运精神健,日月光辉耀碧天。江泽民是南京大学的校友这个事情长期没有宣传,直到1998年6月江苏《新华日报》发表了江泽民写的文章《忆历恩虞同志》,而历恩虞是当年在“中央大学”的中共地下党领导人。此文提及他在“中央大学”读书时在历恩虞领导下参加反鸦片毒品的斗争。南京大学校友会遂组织了老校友座谈会,其间有人拿出了同学临别赠言录。后来《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对他的大学生活进行了详实的介绍,包括“中央大学”。我们得以知道,顾毓琇在抗战后的上海,不仅在交通大学任教授,还履行着按照国民政府《收复区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生甄审办法》和《收复区专科以上学校肄业生学业处理办法》甄审学生的使命,并担任上海区的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何炳松是史学家,曾担任暨南大学校长,1946年6月任命为国立英士大学校长,因病未到任,不久去世。顾毓琇当时实际上是教育、政治跨界的风云人物。2014年顾慰庆在《抗战时期的顾毓琇》一文开篇即说道:9月9日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69年前(1945年)的9月9日,中国接受日本投降的受降典礼在南京举行。当时,我的父亲顾毓琇教授作为中国知识界的代表,以中将参议的身份参加了典礼。而12年前(2002年)的9月9日,父亲以百岁高龄辞世,为他传奇的一生画上了句号。9月9日恰恰又是教师节,父亲毕生教书育人,特别是在抗战期间担任国民联合政府教育部次长,为民族的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每当教师节,总会勾起许多抗战时期的学子对他的怀念。根据顾慰庆的叙述,顾毓琇夫妇持家也是克勤克俭,相对艰难清苦。他说: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我父亲作为政府官员,生活也非常简朴。那时国民党的不少官僚确实腐败,“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现象相当普遍,发国难财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我父亲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同他们泾渭分明。除了工作、读书、写作之外,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嗜好。清茶淡饭,烟酒不沾。我们全家依靠父亲的薪水生活,他的薪水虽然比一般公务员要高一些,但子女七个,开销也大。有时会有一些稿费贴补家用,父亲往往又捐了出去,(需捐款的地方和“名堂”也很多)。母亲相夫教子,只能精打细算,节俭度日。我们兄弟的衣服是老大穿了给老二,老二穿过又给老三,过年时也很少穿上新衣。袜子是母亲给我们补了又补。我们住在重庆乡下的山沟里,乡间小路下雨时泥泞路滑,上学很是难走,母亲自己为我们做了布鞋,用桐油涂刷(防水)后,在鞋底打上钉子,名为“钉鞋”,给我们下雨天穿。母亲向当地的农民学习,自己种菜,自己养鸡养鸭,甚至自己养猪,自己养羊。这样鸡蛋就不必到外面去买,挤了羊奶可以给年幼的弟妹们喝。过年时请人来杀猪,新鲜的猪肉吃不完,还可以腌成咸肉。我们几个较大的孩子跟着母亲劳动,我自愿担当了上山放羊的任务,还以此为乐。顾毓琇一辈的兄弟当中,长兄顾毓琦是同济校友,三弟顾毓瑔是交大校友,四弟顾毓珍和顾毓琇是清华校友,幼弟顾毓瑞是台湾文化大学的博士,但是本科就读于私立吴淞中国公学政治经济系,获得法学士学位。1932年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学习。后来顾毓瑞在民国外交系统工作,并作为顾维钧的重要助手,在1949年国民政府拼命游说支持摇摇欲坠的蒋家王朝的时候,担任驻美大使馆秘书兼新闻发布官。顾毓琇的妹妹顾毓桐,也是著名教育家。大哥顾毓琦(1901~1978年),字景韩,化名夏士琦,江苏无锡人。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民国21年起,任同德医学院院长兼附属同德医院院长。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顾将同德医院充作安置伤兵场所,并组织救护队,得到国民政府军第十九路军蔡廷锴将军嘉奖,获匾一块。顾热心医学教育事业,在接任医学院院长期间,面临办学经费不足等困难,顾多方筹集资金,扩建教室、大礼堂、宿舍等。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核准,成为一所完整的医学院。民国26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时,医学院被毁,顾另选校址,向银行借款,并取出自己药厂股金,建造院舍,聘请名师,恢复办学,培养了一批医学人才。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夫人林佳楣、著名骨科专家陈中伟,均为顾的学生。

三弟顾毓瑔,1905年生,中国纺织机械制造专家。1921年毕业于无锡辅仁中学。1927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1931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曾任中央大学教授、中央工业实验所所长,国民革命军德国军事顾问团工程师,国民政府实业部副部长,解放后任上海纺织工业局高级工程师、中纺公司上海纺织器材公司总工程师,是全国政协委员和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他首次采用粉末冶金材料制造织布机的含油轴承。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令顾毓琇全家赴台,其成为人才争夺战的一个重要对象。但正如前文所说,顾氏并没有全部听从蒋介石的安排。顾毓琇本人三个年长的参加了地下共产党的儿女,即顾慰连、顾慰庆、顾慰文都自愿留在了上海,以迎接解放。

上海解放前夕,顾毓瑔从人民广播电台中收到点名要他坚守岗位、迎接解放的播音,又经过地下党吴克坚等人的动员,毅然留下来,抵制了汤恩伯将纱布等物资运往台湾的命令,设法保存了400万美元的外汇。

据交大校友赵祖康回忆:

1949年3月25日,上海的工程界派出代表赴南京请愿,呼吁和平,我也参加了这件事。

事先,中国工程师学会总会在上海董事会执行部召开会议,公推侯德榜、茅以升、恽震、赵祖康和顾毓瑔5人为请愿代表。会后由我们5人草拟了一份请愿书,代表工业界和工程人士要求国共双方停止军事行动,迅速达成全面和平;并要求在和平未实现以前,不以工矿地区为作战据点;不破坏工矿、交通、公用事业,不准士兵侵入工厂、矿场,损坏或迁走工厂设备;维持工厂的交通运输,并允许食粮和原、燃料等运入工厂,以便维持生产、安定社会。定稿后,他们就于3月25日去南京。顾毓瑔回忆说:我们发了一封给李宗仁的呼吁信和一封给毛泽东主席的报告。李宗仁接见了我们,立即批示行政院发给各部队,不得以任何军事理由破坏工厂、矿场和交通设备。学会给毛主席的报告,请邵力子带到北京面陈。邵力子住在南京孙越崎家中,他俩对学会此举十分赞成,孙越崎还介绍我去访问上海《大公报》主笔王芸生,请《大公报》支持,结果上海《大公报》发表一篇社论,呼吁保护生产建设产业。赵祖康、茅以升、候德榜、恽震、顾毓瑔等五人赴南京向李宗仁递请愿书顾毓瑔所在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简称中纺公司)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日本人在中国经营的各种纺织印染工厂所组织而成的。中纺公司不但在中国纺织工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于支持国民党的“反共”战争,弥补财政赤字,维持反动统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纺上海公司第十七纺织厂同人合影顾毓瑔回忆道:1948年5月,国民党政府开始所谓的“行宪内阁”,翁文灏被任命为国民党行政院院长。翁任经济部长期间,我在他领导下任中央工业试验所所长14年,1947年兼任行政院全国经济委员会秘书长。翁文灏是我多年的老上司,他任行政院院长后,我去见他,他说,全国经济委员会要取消,他以行政院院长身份兼美援物资委员会主任委员,下设两个委员会,一个是美棉委员会,一个是美援粮食委员会,翁任命我为美棉委员会主席。这年,中纺公司总经理束云章当选为国民党立法委员,按照规定不能兼行政职务,中纺公司董事长(工商部部长陈启天兼)批准他辞职,并呈准翁文灏要我以美棉委员会主席身份担任中纺公司总经理。同年,国共和谈破裂后,孙越崎任经济部长兼中纺公司董事长,任命经济部次长简贯三为中纺公司常务董事,孙越崎不在上海时可代行董事长职务。任命我为中纺公司常务董事兼总经理,重大事件由我同简贯三两人作出决定,这样我可以放心大胆执行各项措施。孙越崎在离开上海去广州前,当面嘱咐我设法完整地保全企业,以便新中国成立后转交给人民政府。在此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广播电台发出半夜广播,指名道姓要我坚守岗位,迎接解放。接着,中共上海地下党吴克坚同志通过金城银行的陈百流找我妹夫王兼士同我联系,动员我在中纺公司起义护产。回想在上海交大读书时,多次听过恽代英、邵力子先生的报告,经常阅读邵力子先生主编的《觉悟》周刊和中国共产党出版的《向导》周报,对于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稍稍有所了解。在这种影响下,1925年,我在上海交大参加了五卅运动。1927年,毕业后去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机械工程4年。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对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无限向往。因此,对人民广播电台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的动员,我觉得正可实现自己多年来“科技救国”“工程救国”的愿望,故毅然从命,在中纺公司坚守岗位,迎接解放。
总之,顾毓瑔没有执行汤恩伯的迁台命令。而是设法保存了棉纱等物资和外汇。后来据华东人民银行行长陈穆同志告诉顾毓瑔,上海解放时各银行保存的外汇共200万美元,而中纺一家就保存了400万美元,对人民银行的外汇储备贡献甚大。同时,顾毓瑔还全力保护了工厂免遭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1949年10月1日开国典礼,中纺公司办公处为产品展览会编写一份《上海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概况》,其中说明:“在今年5月间,当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下江南的时候,中纺公司全体职工以坚决勇敢的精神进行护厂斗争。在反动政府严厉的申斥与不断的压迫之下,还是做到了反对迁运机器,反对破坏工厂,反对疏散物资的目的。在解放军进入上海市区最紧张的阶段,中纺公司的职工运用他们的勇敢与智慧,不但保全了沪东区各纺织印染厂,还保全了邻近的上海电力公司与煤气公司。如此,中纺公司的职工将官僚资本主义的企业完整地献给人民,在人民政府军管会接管及指导之下改造成为人民的事业。”以上这段叙述概括了中纺公司职工的护厂斗争。华东统战部部长也即前上海地下党员吴克坚同志把上述情况报告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报告了毛主席,毛主席深为嘉许,请周总理传令嘉奖中纺公司的职工们。同时,中纺公司的军管总代表刘少文同志向传达了毛主席的嘉奖令。

顾毓珍(1907-1968),教授。1921-1927年在清华中学部及大学部就读,1927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7-1929年在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获学士学位。1929-1932年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院,获化学工程科学博士学位。1932-1949年历任南京、重庆、北平的中央工业试验所技正、代所长、所长。曾任金陵大学教授。1949-1952年在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无锡江南大学任教授。1952-1968年在华东化工学院任教授。

三十年代初从事流全力学及传热研究,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关联式被广泛采用,在化学工程、油脂工业方面研究液态燃料代用品以及喷动谷物干燥的新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编著《化工计算》、《油脂制备学》、《湍流传热导论》,合编《化学工业过程及设备》等。

顾毓珍的一生,是致力于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化学工程学科的开创而积极奋斗的一生。他严于治学,勤奋工作,无论是教学和科学研究,都一丝不苟,孜孜以求。他发起编著《化学工程学丛书》,既利于化学工程学科的建设,又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正如他在撰写《湍流传热导论》一书所阐明的指导思想中概述的那样:"试图引用边界层理论,并从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的类似性,讨论湍流传热及有关问题",以强化现有的传热设备,最终目的是"为换热器的设计与选择服务"。

他培养的许多毕业生,成为我国化学工业生产与科研的骨干。为了纪念我老前辈,顾毓珍的学生、亲友和有关社会团体于1988年在清华大学设立了"顾毓珍奖学金"。

弟弟顾毓瑞(1908-1994),毕业于私立吴淞中国公学政治经济系,获得法学士学位。1932年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学习。外交官。解放战争末期,作为顾维钧的重要助手,担任驻美大使馆秘书兼新闻发布官。后担任“驻厄瓜多尔大使”。

妹妹顾毓桐(1912年-2013年),著名教育家。毕业于沪江大学经济系。其先生王廉(王兼士)为知名企业家、原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常务董事。1950年12月16日上海工商界抗美援朝大游行(资料照片)

照片中荣毅仁擎着旗在前排中间,前排从左至右分别是王兼士、郭棣活、荣毅仁、经叔平。

王兼士的商业传奇

说点闲话。王兼士原名王廉,家中排行四,慕尼黑大学经济学博士。他的哥哥是名将王庚。而王庚则是陆小曼的前夫。王家出身无锡嘉乐堂王氏,祖父曾任湖州知府,浙江总兵。王赓生于1895年,1911年清华毕业保送美国。先后在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西点军校就读,1918年西点毕业时为全级137名学生中第14名。他家这辈一共六子三女,他的五弟王序院士生于1912年,药物化学家,1935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1940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药学系主任、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2月10日逝世。嘉乐堂王氏是书香门第,才俊辈出。文学家王蕴章(王蕴章的妹妹嫁给了王宅西边新街巷的钱绳武堂的主人钱基博 ——钱锺书的父亲,顾毓琇的老师)、出版家王益、院士王选、院士王迅、留美博士王兴安等均出自于此。而王庚的外甥金怡廉(大姐王宛兰之子)也是院士。 

附:

顾毓琇父亲名为顾赓明(晦农),母亲名为王镜苏。其祖母秦太夫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的四十二世孙女。其母王镜苏则是王羲之的六十六世孙女。顾毓琇父母育有六子一女,他排行第二。兄弟姐妹分别为:[6][7]长兄:顾毓琦(1901年-1978年),医学家,原上海同德医学院院长。三弟:顾毓瑔(1905年-1998年),纺织机械制造专家,曾任中华民国实业部副部长四弟:顾毓珍(1907年-1968年),化工专家,原同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教授五弟:顾毓瑞(1908年-1994年),外交官,曾任“中华民国”驻厄瓜多尔大使六弟:顾毓琛(1916年-198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后赴台妹:顾毓桐(1912年-2013年),毕业于沪江大学经济系,丈夫王廉(王兼士)为知名企业家、原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常务董事顾毓琇之妻王婉靖(1901年-2006年)是一位画家,为其母王镜苏的侄女。他们夫妻二人育有五子二女:[6]长子:顾慰连(1930年-1990年),农学家,原沈阳农业大学校长次子:顾慰庆(1932年-2019),原西北电力建设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全国政协委员三子:顾慰华(1935年-2012年),电子科学家,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四子:顾慰中(1937年-),工程师,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工程系,妻为陈光甫外孙女吴德芳,子顾宜栋。五子:顾慰国(1941年-1988年),工程师,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机械工程系长女:顾慰文(1934年-1993年),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次女:顾慰民(1945年-),建筑师,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